湖南省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张理贤道长:丹心向党 坚持道教中国化

来源:湖南省道教协会 时间:2021-06-2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在初步夺取了全民奔小康决定性胜利的新形势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祖国大地的振兴浪潮日益奔涌,繁荣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穿越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不论是艰苦跋涉的革命年代,还是在摸索中踽踽独行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一百年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萌芽开始,就执着地站在中华民族的最前端砥砺前行,我们的党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始终面向坎坷不惧荆棘,坚定信仰永不退缩。

从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在关乎民族生存大义和万千民生福祉的重大选择面前,道教一直听从党的指挥、坚定跟党走的历程。在中国革命的腥风血雨和和平建设年代的领先启航中,我们道教亲眼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百万雄师,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牢牢把握着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的航向,也使得我们更加感恩于党,坚定了追随党的信念,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理应成为我们道教立足于如今这开放大好形势下,所坚定不移的方针路线。今天7月1日党的生日,在这个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作为道门弟子,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使命呢?我想谈谈我本人的一些学习体会,诚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树立爱党爱国爱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道教中国化的根本

我们以《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来阐释我们道教的传教和影响方式。“道”在化生万物之后,任凭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加以干涉,它化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恃望其报,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其功不会消失。回顾道教的历史,从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上古传说,到春秋战国时期老庄始创道家哲学思想,再到东汉末年张道陵天师同情民间疾苦,以解脱众生为目的而创立道教五斗米道,再到后来金代王重阳祖师大兴全真教提倡三教平等。我们道教在后世经历一代接着一代的传承过程中,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大道”环境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而道教是始终寄托和跟随于中华文化的进化而进步的。大道的“无为”,并不是无根,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早把自己的根系深深植入进了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融合为一体,中华文化的兴盛和衰竭也就决定了我们道教未来的兴衰。

因此,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首先就应该要继承弘扬爱国爱党的传统,要高举爱国爱党的伟大旗帜,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国家实现了繁荣稳定,道教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前景。历史上那些动乱不堪的年代,信奉道教的弟子们屡遭迫害,大量的道教典籍被焚烧,道观被捣毁,而每到了繁荣昌盛的年代呢,道教也随之走向兴盛。正因为这个原因,道教历代祖师都把道教的兴衰,寄托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上,在这个基础上关心民间疾苦,通过自身宗教的影响力引导人民走上正途。比如寇谦之、陶弘景等祖师出生在繁荣昌盛时代,这样的时代!可以更好更有地致力于弘扬道教发展,造福信众。

现今社会,自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中华文化空前繁盛,党的宗教政策给予了道教充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代代道教高真前辈,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恩之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促进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道教完全植根于中华文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妄加干涉的特点,决定了道门弟子在大好新形势下站在爱国爱党的立场上,以维护党的领导为根本遵循,在推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为传承中华文化添砖加瓦。

二、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道教实现中国化的现实道路

从道教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道的“非常道”反复在道教改革中被印证,从最早期的天师道到金代全真道再一直到我们如今的道教。道教理论始终生存和发展于不同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中,而这也说明了道教只有追随社会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才能做到理论在不断创新中保持活力,让教理教义更具有时代特点。

因此,当前的道教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为前提,研究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带给我们思想的变化。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道教理论的与时俱进与创新。要让道教的教义思想与时代同步前进,把时代新思想、新思维落实到道教理论的实际行动中。有一位学者曾说过:当代道教要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开拓前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前进就要落后,不发展就要被淘汰。世界各大宗教都在不断变革中求发展,在不断适应中接受民众的信仰选择。当代的宗教在各自发展中相互竞争,民众在真实了解中选择信仰。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必须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最终使道教以崭新的形象走向全世界,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为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担当起新时代宗教的职责使命,是道教实现坚持中国化的重要方式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执政者)掌握和遵行大道,天下的人民就会归心向往他。人民归心向往他而互不伤害,于是天下就会安定太平。以此类推,我们修道者如果掌握了大道无为无私的规律,就能得到广大信教信众的归附和顺从,如果这大道可以盛行,人与人之间就可以自由往来,无拘无束,和合包融。可以说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起到的作用是无处不在的。

因此,响应党对各行各业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也就应作为当前实现道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任何一个朝代,但凡是到了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道教子弟们都在发挥着护国安邦、保一方百姓平安的积极作用,除了大家熟悉的张道陵天师、丘处机祖师。其实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国的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批英勇救国的抗日道长,一手拿香一手拿枪保家卫国,他们的英雄事迹举不胜举。

我们在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能忘了历代祖师和修行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任何时候,道教应以传承祖师精神,学习英雄们的大义之举,积极投入到服务大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职责中,把服务社会作为道教中国化的外在形式,牢固树立起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稳定发展的初心。将齐同慈爱、导人向善、净化人心、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人类和谐的教义宗旨与社会义务融合起来。保护传统文化,在道教经典、科仪、养生、艺术、医、命、相、卜等道教涉及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积极主动地将道教文化的作用全面发挥,这不仅是改革开放新时代对我们道教提出的实际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行各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宗教界理应担当起的历史使命。

丹宵黄芽炉鼎红,心持信念道法生。

向来党指阳光路,党恩浩荡铭记心。

国权巩固山河壮,家道遐昌日月明。

万民紧跟共产党,岁稔丰登乐太平。

今天在这,敬爱的党100岁的生日里,就让我们道教弟子把祝福献给祖国,把鲜花献给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谢谢大家慈悲慈悲!

(本文为作者在湖南省道教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道教中国化研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