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理彦道长:关于“道教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去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宗教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他讲话的要点之一,对于道教而言,宗教中国化,就是道教中国化。
说实话,作为一个道教信徒,我最初看到“宗教(道教)中国化”,有不少疑惑,因为自从创立之初,道教就一直土生土长,在各大宗教当中,是“最中国”不过了,怎么还要中国化呢?不过,我想,既然习总书记是讲包括道教在内的所有宗教中国化,那么,他肯定是深思熟虑过,其中必有深意。按照这个思路指导,我先是翻开习总书记讲话原文认真研读,而后又搜罗了一些专家大德的分析讨论,仔细学习,这样下来,果然有了不少新认识和新想法,现在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化”的含义
道教中国化,以弄清楚“中国化”的含义为前提,因此,我首先想先说一下“化”字。字典里面,“化”字最基本的意思是:变化,改变,即事物的性质或形态改变。以此为基础,“化”的解释有很多种意思,如变化、教化、感化、募化、用火烧、消除掉等等。其次,知道了“化”的深刻含义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化”。显然,“中国化”是一个偏正结构,从逻辑上看,“中国”为正,是“中国化”的核心指导原则和方向;“化”为偏,是“中国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和方式。
同时,字典上特别指出,作为后缀词的“化”,指的是使“成为,使变成”,我想,中国化的“化”当即此意。此外,《易·系辞传》中言道:“知变化之道。”虞注说:“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变和化不太一样,“变”往往过程激烈,表现非常显著,完成的时间短而急促;而“化”则过程循序渐进,表现相对柔和,完成的时间相对久些,所以我们常说“教化”,而不是“教变”。
综合上述分析,“中国化”,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围绕“中国”这一核心,采取循序渐进、相对柔和的方式慢慢实现应该有的变化。由此,道教中国化,当指的是要以中国化为原则、目标和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一步一步地实现道教的渐进变化。
二、道教中国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理清了中国化的含义后,我觉得“道教中国化”非常有必要,具体来说:
第一,“道教中国化”本就是道教的优长所在,是其生生不息的法宝之一。道教常言,我们土生土长,最为中国。这句话,其实富含深意。如果你据此简单认为,现在的道教本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无需中国化,那就理解得太浅层次了,甚至错误了。古人讲:“世易时移。”道教也在讲,天道周游六虚,处于变动不居之中,按照这个道理,几千年来,“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短暂民国之后,又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她一直在与时偕行,波浪式前进。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前行,身处其中的道教,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化”,南北朝时期寇谦之、陆修静改革天师道,隋唐时期道教重玄学的兴盛,宋元时期全真道、金丹南宗等的新创,明清时期正一道的荣贵、全真道龙门中兴以及道教劝善书的广泛流行,等等,都说明道教一直在传承中变革,在适应中发展,说白了,就是道教自创立之始以至今天,一直在“中国化”。所以道教所应骄傲的,不是静态的土生土长,而是动态的土生土长,即动态地践行着每个时代所需的“中国化”。
第二,“道教中国化”促使我们找准基点,更好地认识传统道教的缺点与优长。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存在优长与缺点,道教也不例外。然而,认识优缺点,需要有个参照标准。当今提出中国化,所包括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根据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国情,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价值观等领域中的新情况,来审视道教,看看它有哪些内容已然中国化,有哪些内容还需要提升,有哪些内容必须做出变革,推陈出新,从而使之中国化。由此可见,今天语境下的“中国化”,其所涵摄的时代内涵、国情内涵等内在含义和丰富内容,其实就成了一面镜子,照照这面镜子,我们道教就可以从中明白我们所具有的优势与特长,知晓我们所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才能对之做出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认知。
第三,“道教中国化”为道教现在及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道教自创立以来,因世应世,不断发展演变,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由此得以彰显。究其根源,就是它能直面社会所需,并做出相应的选择,确立新的发展方向,并以此革除不合时宜的“糟粕”,鼎立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内容、新精华,这是一个在发展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道教中国化,其实就是道教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适应当今社会所需,及时调试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重心,使之在焕发生机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更好地济世度人,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道教中国化是道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和助推力。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国际的。现在不少老外都来学习道教文化,甚至披上道袍,叩拜尊仪,成为道士,究其原因,就是道教与中国文化始终保持一致,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魅力。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和加强,可以预见的是,将来道教定会迈出国门,走出华人圈,在国际宗教林立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道教要思考如何更能展现中国风,展现中国特色,既如何体现出最为地道的“中国化”,并将之在弘扬道教的现实过程中贯彻实践。
三、道教中国化的实践维度
我觉得,充分认识深层次的、理性的、全面大局的中国化,认清楚“道教中国化”的内在含义包括哪些内容,是践行道教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关于这一点,现在不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教内高道已经讲了很多,比如以道教中国化为契机,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塑造和宣传道教形象;比如从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方面来认识和践行道教中国化;又比如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等方面来认识和践行道教中国化,又比如发挥道教的优势和特长来实现道教中国化等等。对于从多个方面展开的这些讲解,我认真学习了很久,也可能领悟不是很到位,但自我感觉非常有收获。
综合以上诸多探讨,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认为要在实践中积极践行道教中国化,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实践维度:
第一,发扬道教之认同、维护民族团结之优长,完善道教的“中国化”形象。首先,当代“宗教中国化”的主要含义之一,当包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任何离间民族团结,分裂中华民族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非中国化、反中国化”的。我们知道,道教一直以来高举黄帝旗帜,这种努力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加强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人往往自称炎黄子孙,以黄帝为华夏始祖、人文初祖,其形成过程中,道家道教起了引领和主导作用,如《列子》《庄子》等道家道教典籍中都叙说黄帝之事迹,尊黄帝为华夏之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蔚为大观的文化传统,从而维系了中华民族以黄帝为大宗的文化大道统。可见,在宗教中国化过程中,道教应该进一步发扬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优势,并将之作为道教中国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来展现道教形象。
第二,发扬道教之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之优长,典立道教的“中国化”形象。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是根基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所以,宗教中国化,不但要认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还要真正融入中华文化,即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化到宗教自身的教理教义之中,这对各个宗教来说,乃是真正做到“中国化”的首要条件或根本要求。任何否认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诋毁甚至叫嚣消灭传统文化的行为,是与“中国化”背道而驰的。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性分支之一,不但为之贡献了大量思想智慧,还坚定不移地传承、弘扬、践行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诸如尊道贵德、济世利人;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热爱社会、和光同尘;扶持弱势、帮困济穷等等,在宗教中国化过程中,道教应该进一步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并将之作为道教中国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来展现道教形象。
第三,顺应社会所需,加强自身建设,新塑道教的“中国化”形象。如前所述,道教中国化,是当今时代下的中国化,当下,依法治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科技立国,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使命,这说明,宗教中国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并将之贯彻到自身发展之中。就道教现在的状况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如何依照这些要求,对道教教理教义作出新诠释和新发展,摒弃敝旧内容,增加新内容,如:如何实施依法治教,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教教理教义相结合,如何将当今科技新成果和道教发展相结合等等,在这些方面,道教确实还做得不够好,不够深入,与此同时,教内践行这些内容的相关人才十分缺乏,培养此类人才的院校和机制还不完善,这都需要道教冷静思考,看看如何补好短板,迎头赶上,并尽善尽美地实现道教中国化。
总体上看,道教中国化,既可以看做当今社会对道教发展提出的规定和要求,寄托了社会各方面对道教的殷切希望,更可以看成是道教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诉求和应然使命,体现了道教发展过程中内外因合力作用之共同结果。故此,在这个时代潮流中,道教既不能无所事事地随波逐流,亦不能一窝蜂地盲目蛮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有计划地思考谋划、通盘考量,有组织地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从而才能有条不紊地全面树立道教的中国化形象。
以上是道末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由于学识有限,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赐教。
(本文为作者在湖南省道教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道教中国化研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