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仁道长:新时代中的道教中国化
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并融合了宗法性传统宗教及各民间方术信仰等,是五大宗教中唯一的中国本土宗教,伴随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发展着。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其它信仰崛起并消亡。张志刚教授在《“宗教中国化”义理研究》书中说:“宗教中国化,并非是一个新概念或命题,而是一个弥久且常新的课题或使命......土生土长的宗、教或信仰形态,不能彰显中华文化特色,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式微或解体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宗教要得到发展,必须要坚持中国化。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自身就是中国化的,在久远的历史中对中国哲学、政治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过积极深远的影响,在高科技的信息化新时代,道教需要创新,习近平主席说“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是说把道教过去的文化转变、舍弃,而是根据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转化为社会主义需求,道教是古老的宗教,但在新时代道教需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革旧鼎新。在学术上“宗教中国化”是指传统宗教,都应该具备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能力。
普遍认为宗教“中国化”需要建构三重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实现“三重融入”: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文化认同与融入指的是道教文化认同、融入多元复合的中华文化体系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认同以汉族为主体,包括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认同与融入是指中国境内信仰宗教认同,融入中国社会,实行多元一体,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道教本身就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除了“三个认同”之外,我个人还认为需要“两个坚持”。
一、三个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
(一)、道教应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老子是道教神仙信仰中的道德天尊的化身,他所著的《道德经》,被道教奉为祖经。在《道德经》中,老子把道分为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说的是宇宙万物的自然本性;地道说的是事情发展规律和法则;而人道则说的是社会道德规范。在老子《道德经》中“爱民治国”、“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两句可以看出老子以人为本的爱民思想,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要素。老子也描绘了和谐社会下生活的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美好场景。老子的平等观体现在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对应,在老子看来,人道和天道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融合的,天道是万物之本,人道在天道之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主张人与自然共生,主张重生贵生乐生,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追求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我们道教界人士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二)、道教应增强民族认同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国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特点。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道教是本土宗教,它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当下也在做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动。比如近年来,各地方道协、道学院以各种形式举行“以道弘德”讲经活动,在各民族信众群体和教职人员中举行爱国爱教的宣传活动。道教是中华民族文明伴生性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并发生改变。比如咱们湖南道教地处多民族地区,与湘西苗族、瑶族、土族、壮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深厚的关系,也有不少少数民族的道教信众,把湖南道教音乐与地方音乐相融合,形成了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南韵。湘西瑶族原始梅山巫教与汉传道教的不断融合形成为现在的瑶传道教,并融入到道教这个大系统中来,道教文化与中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就构成了道教的民族认同。这种民族认同,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发扬光大。
(三)、道教要爱党爱国、服务社会
道教界人士要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道教团体还担负着团结、联系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的责任。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在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配合政府,带领信众,做好扶贫助学救灾等慈善活动。
道教不断地改良自身,适应各时代的变化,从各级道教协会成立以来,道教在“仙道贵人,无量度人”的教义思想主导下,践行和光同尘、济世利人的教化,以实现自我的理想价值和社会作用。在近两千年的道教历史中,许多高道仙真和大德身体力行这一裨益社会人群的主张,为社会的整合、人心的化导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两个坚持:坚持学习,坚持清修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学习文化
道教生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依相伴,在当今社会里道教应精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当下的新时代文化,从生活、工作与百姓接触中理解当下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今贯通。中国有五大宗教,所以,不仅要学习当下文化,也要学习友教文化,只有了解其它宗教的文化,才能互相了解,互相包容和尊重,才能共同和谐发展。道教是伴随这中华文化而生根发芽成长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一派是正一派的教理教义,全真派是全真派的教理教义,而正一派和全真派下面又有许多分支,如果各个分支都各守己见,那么道教的格局与民间信仰有什么区别?国际宗教在世界传播,他们都有统一的黄金法则,有这个法则才会不被其它国家的文化所排斥,中国道教分支多,应该具备一个统一的教理教义,也只有这种统一的道教教理教义思想,才能让道教走向更好的发展。当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也应该保留,比如现在的湖南韵、浙江韵、广成韵等等,都是具有特色的经韵,还有各种仪式的仪轨。不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道教,应该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出一份力,同时也让道教走向国际。
(二)、学好《宗教事务条例》,以戒为师、坚持清修
宗教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宗教产生时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信仰层面上,从宗教长期发展历程上看,始终脱离不了社会各因素。如何处理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不是道教一家的问题,而是所有宗教面临的共同问题。道教要发展生存需要金钱,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民众到宗教场所去大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思想的净化。他们希望遇见严守清规戒律修为深厚的道长,希望听到犹如空谷幽兰般的开示,希望看到清净圣洁如仙境般的道观,民众也一定会付出经济的回报.作为道教教职人员应该自觉自省维护好道教的宗教传统,回归道教的本源,用道教的清规戒律、道德要求自己,学好《宗教事务条例》,以戒为师、坚持清修。
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时,道教应该要理性地清楚自己在中国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看到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客观地、正确地把道教的精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中国化,是时代化,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也是创新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促进民族团结,带领信教群众理性地认识道教,而且可在社会实践中调动中国广大信徒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性,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我国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保证现代化建设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本文为作者在湖南省道教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道教中国化研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