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院长开示|黄至安方丈在纪念老子诞辰2594年纪念庆典上的开示—断七碍,除六难

来源:湖南省道教协会 作者:黄至安 时间:2023-03-07
\


各位善信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诞辰2594年纪念日。纪念先贤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他们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便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正如老子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遵循自古以来的大道,来驾驭当今世界中的具体实际。简而言之,也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今天,我们因道而相聚在南岳,一同祭祀老子,一同求道修道,真是道缘殊胜。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40来年对道的一些体悟,与各位同道之人来谈一谈修行。
何谓“修行”?通俗一点讲,就是不断修正自己的习气——知晓自己的毛病所在,再把这些毛病改过来,就是在“修行”。出家可以修行,在家同样也可以修行,途径各有取舍,终极目标却是一致的。一个人通过修行最终能做到随时随处心清神净,也就可以诸邪不侵了,也就可称之为“得道”了。所以,“修行”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精进的过程。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长、成年、成熟、成才,亦或成道、成仙,终其一生都在经历亲情呵护、求学素养、辛苦磨炼、心灵感悟,这其中不乏重重险阻,道道难关,叠叠障碍。如何战而胜之?学道修行路上,我一直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至今四十载余,略有所得,也深有感触:无知百事哀,人生七大碍,除障有良策,灾远好运来。
何谓无知百事哀:无知是人的最初状态,也是一个必经的状态,正如一张白纸,好描最鲜最艳的图画,好写最新最美的文章:婴儿的无知是软萌稚嫩,幼儿的无知在天真无邪,少年的无知方显无私无畏,即便是有些青年的无知,也会让人期肦他们的成长、成熟,可贵在希望与等待。可见,每个人的起点都是无知,但每个人的终点也必定是有知。人的一生都在向着有知的目标在累积和成长,知的厚度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当你开始觉得自己已有初知之时,你就会越发觉得自己无知的领域太宽太阔,也才会千方百计地加倍加速地去改变自己这种无知的现状,不断地由无知变有知,由少知变多知。无知只是人生中一个最初的暂时的状况,这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罪过,并不可怕。只要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和磨炼,这种状况是会很快改变的。但如果自以为是,不学习、不借鉴、不长进,任由自己长期地处于无知的状况,那是是终将贻害终生的。譬如:
有狂举妄言者,天不怕地不怕,吹牛皮夸大话,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有失文明的胡搅蛮缠,违背常理的胡思乱想。
有作恶多端者,不知法不懂法,不学法不守法。瞒天过海,心狠手辣,无利不图,无恶不作,强取豪夺,祸国殃民。
有卑劣低俗者,无气节无操守,无原则无廉耻,卑鄙怯懦,卑躬屈膝,认敌为友,认贼作父,失格失道,众叛亲离。
有骄奢淫逸者,专横跋扈,妄自尊大,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奢侈浪费,荒淫无耻,好逸恶劳,懒惰成性。
有放任自流者,无信仰无志向,无追求无目标,放荡不羁,纵情任性,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昏昏沉沉,浑浑噩噩。
有自暴自弃者,不自爱,不自重,不作为,不担当,妄自菲薄,自轻自贱,消极怠工,逃避责任,听天由命,甘于沉湎。
有惊惶恐惧者,前怕龙,后怕虎,畏首畏尾,胆小如鼠,惊慌失措,患得患失,听信谣言,传播迷信,精神恍惚,抑郁成疾。
有与世隔绝者,不入世,不合群,不联络,不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绝缘绝交,绝情绝义,闭塞阻滞,固步自封,保守顽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皆无知之祸也。
无知则无能,无以为生;
无知则无术,无所生计;
无知则无识,寸步难移。
无知,易致迷惘,看不清东南西北,摆不正曲直方圆;
无知,易致莽撞,管不了言行举止,做不到文明理智;
无知,易致糊涂,分不明是非对错,判不准真假好坏;
无知,易致愚昧,学不进新知新能,辨不对亲疏敌友,
无知,易致狂妄,胡言乱语,胡搅蛮缠,胡作非为;
无知,易致恐惧,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惶惶不可终日;
无知,易致闭塞,杜绝交往,脱离社会,最终也只会被社会抛弃,被历史淘汰。
迷惘、莽撞、糊涂、愚昧、狂妄、恐惧、闭塞,我把它统称为七大障碍,障障害人不浅,每一碍都是影响人生正常发展的绊脚石,成为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天然屏障,遮挡我们的耳目,影响我们的思维,扰乱我们的阵脚,颠覆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目不明、耳不聪、心不灵、手不巧、步不力、道不顺、念不正、行不轨,灭人正气,毁人人生。
凡此种种,究其根本,都是源于一个“私”。所以我们说,“私是祸端”:
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难得一帆风顺。总会有许多磕磕碰碰,总会遇到一些伤感的事、烦人的事,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和胸襟去看待、去应对、去调理。想开了也就没事了,看淡了也就释怀了,纠正了也就避凶趋吉、化险为夷了。
人是免不了有一些私心的,这个私心会表现在人生道路上的诸多方面:
信仰上模糊摇摆,举棋不定,畏首畏尾,游移不前是私,爱出风头,沽名钓誉,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是私;唯我独尊,高人一等,只能恭维、不能批评是私;疑神疑鬼、吹毛求疵,损人利己、贪功诿过是私;拈轻怕重、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是私;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花天酒地腐化堕落是私;态度冷漠、缺乏爱心,怨天尤人、不思奉献是私;无敬无畏、无视生灵,违背规律,拼命索取也是私。
综上所述,都是私心的种种表像。
所以说,“私”是祸端,是万恶之源。如果对私心不加遏止,让“”字占了上风,那它就会逐渐膨胀,使人变得无比贪婪,萌生邪念,作恶多端,最终将一事无成,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每一个期待人生更智慧、更精彩、更圆满的人,都会深刻地认识到,阻挡人生健全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的私心。这个私心如不加以收敛、遏制,便会慢慢膨胀扩大,发展成贪婪、欲望、邪念、恶习,罪孽,我认为私心、贪婪、欲望、邪念、恶习、罪孽这就是人生中的六大汚点,如同我们人生中的六大灾难,我们必须时时处处战胜此六难,方可使我们的人生更为出色精彩。正所谓:
人生六难源私心,私心膨胀即贪婪。
贪婪无止发欲望,欲望难满生邪念。
邪念泛滥成恶习,恶习不改致罪孽。
六难最终毁自己,战胜自我除六难。
各位,也许你现在的人生很精彩,也许你的人生近况有些失落,但是精彩只能代表过去,失落也不是不可纠正的。不管是精彩还是失落,或者是更严重一点的失败,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努力打造自己未来最充实最完美最理想的人生。那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断七碍,除六难。
俗话说,世间万苦人最苦。可见,人生多灾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私为万恶之源,我们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必须清除自己头脑里的私心杂念,战胜因私而引起的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灾难。要靠我们的觉悟理智和我们的意志毅力去识别、去规避、去化解、去消除、去战胜它。
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道教的祖师爷老子就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人类自私的弱点。他在留给我们后人唯一一部经典《道德经》第一章中就提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这是告诉我们,人在无欲之时能至清至静,在杳杳冥冥之中最能洞察万物至微至妙的造化之机。
《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指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他教导我们,心地要纯洁、纯粹、素朴,行事要真诚、朴实、无妄,少存私心欲念。我们一定要保持纯洁朴素的本性,要遏制自己心中的欲望,不要争名逐利。要顺应自然,知足知止。一个人的名声固然重要,赖以生存的起居用度之物也必不可少,但所得必取之有道,享用也必合符度量,不可贪之过甚。要知道人知满足,才不会遭辱身之祸,只有适可而止,才不会遭亡命之灾。事实上,我们与那些自私到死的罪犯的差别,就在于我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知道什么是名正言顺,知道以怎样正确的方式去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论是生活起居,或是待人接物,都应怀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心,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境界。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还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就是说,所有兴兵动战、伤残百姓的罪恶,皆因私欲过甚、贪得无厌引起。所以说,天下的灾祸罪过沒有大于不知足的。只有具有知足之心的人,才会经常感到满足,才会不去侵夺别人,才能避免灾祸和罪过。同样,治理天下的人,只有少私寡欲,才会不动干戈,不施苛政,若贪欲过甚,妄施机诈,乱发淫威,便会压迫人民,也必然遭到人民的反对。
祖师爷一再教导我们,要去私心,控贪婪,少欲望,要止邪念,改恶习,远罪孽,也就是要我们一个又一个地战胜毁坏我们的灾难,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自我顽劣的私心,努力塑造出自己的完满人生。
旧时俗语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就是重财轻命,舍命守财,这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被那种不义之财,非法之利迷住心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下的财物由不得任何人强取豪夺,如果硬有人胡搅蛮缠,非法放肆占为己有,那就将自毁人生,死路一条。正所谓,“清心明月,映照千古,历史旳镜子总能闪出冷静的回光。转作风、反腐败,外在的监督,制度的约束很重要,但内心的返璞归真、去私存公同样必不可少。”
从以上论述可知,“去私”是战胜自我的重中之重,是战胜人生六难的关键所在。
过去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话,有人说句中的“为”,读第四声,是介词,是为了的意思。他们解释,人都是为自己的,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就会被天地所不容。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而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意思是,句中的“为”,读第二声,是动词,是修为、修炼的意思,那这句话的含意就是,人们如果不及时地修炼自己,便会被天地所不容。这就强调了修为的重要性,也就是要不断地去除私心,摒弃私欲,遏制贪婪邪念,这样才不会衍生罪恶,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汏,才能成就各自的完美理想人生。
七碍当前,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进取,不停地学习。只有博学精进,才能破除无知的窘境,一步一步走向有知的境界。人通常都是在自己无知时最是无知无感,在自己有点知识之时反而会发觉自己的贫乏浅薄。一个人要能够破除七障,冲出迷惘,克制莽撞,唤醒糊涂,避免愚昧,遏止狂妄,消除恐惧,打破闭塞,进而做到神志清爽、言行得体、心境明白、头脑聪慧、处事冷静、遇险不惧,交际顺畅,并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人生境况,须得把握这么三个要点:为学、养德、惜缘。
其一,为学。为学先立志。凡事须先找准方向,锁定目标。我们道教同仁,信的是道,那就要坚定道的信念。当道士,诵道经,功道课,读道典。人在天地间,如不识物性,不通人情,不达天理,则难以生息。老子《道德经》云:“为学日益。”通过学习,知识量就会日益递增,这样日积月累,才能逐渐识物、通情、达理、乃至博学多才。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能从学习中获得新知,悟出大道,这就是一种陶醉,一种享受。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一件愉悦的事情,要热爱学习。要如荀子所言,“学不可以已。”不要随意中止学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常年不懈,持之以恒;不要学而不思,因为“学而不思则罔”。不要学而不行,要知行合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吕纯阳祖师有言:“由来富贵皆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神仙个个神通广大,也还在坚持读书进学,何况我们这班凡夫俗子呢?
其二,养德。学道尊道,贵德养德。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物之得生于“道”者,皆为“德”之温养滋润,辅翼陶成。万物由道生德蓄之后,方才有了雏体,再由小至大,发育成熟,生殖繁衍。万物的生、长、成、藏皆由“道”和“德”孕育,因而它们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我们在学道的同时,就要注重修德养德。德的内容涵盖很广,这里只着重谈谈“谦”与“俭”。先来谈“谦”。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有谦下之德。天下柔弱于水者,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水之柔德也。我们为人、治学,都要具有水的谦柔之德,像水那样甘居下位,与人无争,随时而行,应势而变。去骄纵于言表,除傲漫于容貌。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越是谦谨的人,越能发现他人的学识才能,优点长处,及时从师求教。《道德经》第九章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是说容器盛物过于盈满,必有倾溢之患,容器中空,才能纳物收存。身处富贵,最易骄肆,富贵而骄,必遭众人所恶,其咎其祸,皆由自出。只有居谦,才能戒骄戒躁,止妄止狂,成为“谦谦君子”,也就是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当然,居谦不是居卑,自谦者并不自卑。自谦的人信心满怀,内力强大,底气十足;自谦的人品位高尚,言词低调,行为稳重;自谦的人待人真诚,处事公平,逢善不欺;自谦的人临危不惧,遇乱不慌,逢恶不怕。再来谈“俭”。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就提到了俭。道本俭约,俭是美德之本,俭能惜财惜物,俭能克奢克靡。俭能养勤养富。古语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家庭,往往勤俭节约获得成功,奢侈浮夸导致失败。俭是成事之法,发家之宝,守业之备。俭念当头,奢习遁地;俭致勤劳,奢趋懒惰;俭正家风,奢败世俗。所以我们需要共同来提倡一个俭字,俭以养德,养成勤俭美德。
其三,惜缘。俗话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薄弱有限的。只有促成团结一致的合力,才够强够大。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所以,我们要注重交友,珍惜缘份,构建团队,强调团结,促成合力,互帮共赢。朋友多,生活更丰富,智慧更广阔,力量更强大。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就不会自我封闭,自设阻滞,自困绝境:你就不会孤芳自赏,孤掌难鸣,孤军作战。当你朋友稍有不慎误入歧途之时,你定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告诫劝勉,使之幡然悔悟,回归正道;当你朋友处于羸弱困乏需要你的扶助之时,你也会倾其所有地出言建策,出力相帮。这样,以心换心,以诚待诚,交友帮友,结缘惜缘,相互照应,相互慰藉,修行的路再长,困难再多,也不会觉得孤单寂寞、力不从心,一定会相互鼓励,铭记初心,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世人皆求好运。好运如何得来?天赋好运终是偶然,惟有修习精进方为根本。所以我们道家最是讲求学修并进,首先是学,无论是自我学习,还是贵人指点,又或是众友帮扶,你会变迷惘为明白,变莽撞为冷静,变糊涂为清醒,变愚昧为聪慧,变狂妄为理智,变恐惧为勇敢,变闭塞为开朗;同时也要修,修心修身,形神兼备,你就能戒骄横立谦恭,戒奢靡立节俭,戒懒惰立勤奋,戒浮华立沉稳,戒恶念立善心,戒贪欲立清廉,戒张狂立淡定。诚愿各位:
顺应自然,潜修密行,慈悲悯世,谨慎谦恭;
存心运念,直言正行,端方朴素,和善真诚;
为贫不谄,为富当仁,胸襟开阔,万纳千容;
隐迹韬辉,和光同尘,德高望重,道满仙成。
从此障碍扫除,人生畅达,道业精进,道炁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