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真人尹志平
尹志平(1169 - 1251),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是邱处机门下 “ 十八宗师 ” 之一,后来成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尹志平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业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急公好义之人,是远近闻名的长者。积善之家,庆门所召,尹志平出生后,天性清明,聪慧颖悟,不逐儿嬉,喜欢读书,儒道经典,日记千言,就像以前学过一样。他洞晓阴阳,精通物理,被人称为 “ 生之良能者 ” 。尹志平十四岁就想弃家入道,拜了马钰为师。因为父亲不允许他出家,他就偷偷跑到庙里住。家人找他回来,锁闭静室。不多久,他就又逃跑了。几次三番,父亲见他入道之心坚不可摧,只好答应了,于是,十九岁那年他正式在昌邑(今属山东)的西庵出家。据说在这里,长生真人刘处玄为他剖腹取心,脱胎换骨。
金明昌二年(1191),尹志平前往栖霞参见邱处机,执弟子礼。邱处机知道他法器超群,教诲不倦,所以他尽得长春真人之 “ 玄妙 ” 。此后,他又问《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处一,于是道名四播,远近尊礼,参道者不绝。有一次,尹志平途径潍阳(今山东潍坊),有一位世袭的千户拜谒他,说:“我年纪大了,家里有一座东苑,景致不错,想舍作道观,上报国恩,请您来做住持。 ” 尹志平见他诚恳,就住了进去,后来被敕赐为 “ 玉清观 ” 。他在这里领众耕稼,供养师友,长达二十年。
元太祖十四年(1 2 1 9),成吉思汗派使臣刘仲禄征召邱处机,听说尹志平是邱处机的得意弟子,就先来到潍州,请尹志平一起去莱州昊天观见邱处机。据说,尹志平对于邱处机拒绝金宋接受元聘起了赞画的作用。第二年,邱处机北上燕京,西觐成吉思汗于大雪山,挑选了尹志平为首的十八位弟子跟随。元太祖十九年,尹志平随邱处机返回燕京,住在长春宫。这时候,全真道声名远播,四方尊礼者云集。尹志平说: “ 我没有什么功德,怎么敢与师父享此供奉呢! ” 于是退居缙云秋阳观,被授予 “ 清和大师 ” 之名号。后来他又迁居德兴(今河北涿鹿)的龙阳观。不久邱处机仙逝,遗命尹志平嗣教,他从此成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
尹志平掌教后,元统治者对全真道支持如故,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延续。元太宗四年(1 2 3 2),窝阔台南征返还燕京,尹志平迎见于顺天,皇帝命令皇后在长春宫代祀。太宗六年(1 2 3 4),皇后派遣使臣慰问长春宫,降香设斋,并特赐三洞四辅道经一藏,令他为国焚修,与民祈谷。太宗七年(1235)春,尹志平去山西,在平遥玉清观主持黄箓醮事。有一位姓梁的万户奉献玉虚宫一座,经过整修,尹志平更名为太平兴国观。他见到诸路宫观绰有次第,时常概叹祖庭还一直荒废着,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同年,为了尊显全真祖师,尹志平又到陕西恢复兴建佑德观、云台观,以及太平宫、宗圣宫、太一宫、华清宫,作为祖庭的护翼。当时陕右地区刚刚安定,难民听说尹志平来了,争先恐后地前来依附,尹志平都给予抚慰。
太宗八年(1236)秋,尹志平奉旨在云中试经,度千人为道士。在返回燕京的途中,经过太行山地区,山里的许多强盗都来罗拜受教,成为良民。一路上经过赵魏齐鲁地区,在路上摆设香花、前来欢迎拜谒的人摩肩接踵,每天以千万计,贡奉的财物堆积如山。这都表明尹志平掌教时期,全真道的影响是很大的。姬志真《南昌观碑》云: “ 长春真人应召之后,大阐门庭,室中之席不虚,户外之屦常满。及嗣教清和真人(指尹志平)作大宗师,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虽遐方远裔,深山大泽,皆有其人。 ” 正是对全真道当时鼎盛景象的描写。
太宗十年(1 2 3 8)春,尹志平年届七十,遂将教事交付给李志常,自己从此归隐于大房山的清和观。定宗三年(1249)春,朝廷特旨赐 “ 清和演道玄德真人 ” 号,又赐金冠法服,改观为宫。宪宗元年(1251)春,在长春真人诞辰日,尹志平与门人表达了即将辞世的意思。到了二月初六长生真人的羽化纪念日,尹志平主持大斋,晚上回来,正寝而卧,溘然长逝,道寿八十三岁。其门人感怀他的德行,许多为他守墓终身。中统二年(1261),朝廷又诏赠“ 清和妙道广化真人 ” 。至大三年(1 3 1 0),加赠 “ 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 ” 。史料记载: “ 师之嗣教积年,道风日炽,云褐岁称,宫观增嚣,凡所祈禳,近者悦,远者来,吉事臻,凶事泯,其应机接物,处实行权,所过者化,所言者从,如睹仪凤景星。岁时醮事,多致休祥,或玄鹤舞坛上,或彩云现空际。潍阳观忽生松柏成林,表岁寒不凋,劲节独正;文仙谷丝竹一藂,显卦象生数,虚心合妙,非常征应,不能具载。 ”
尹志平是全真道一代宗师,其德行功业堪称高道大德,但因为台湾作家金庸在小说中文学虚构的故事情节,很长时间以来,他遭受了现代人的误解。好在道教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道教历史,了解道教人物,认识了真实的尹志平。愿祖师德范,永垂不朽!
尹志平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甚多,结为《葆光集》三卷。其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为其平时与弟子讲道之言论,其中多勉励弟子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之语,告诫弟子于教门兴盛之际,尤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