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来源:本网整理 作者:蓬莱外史 时间:2016-10-13

    刘诚印,本名多生,道号素云道人,又号符合子,祖居山东即墨,明代迁至直隶东光县,道光三十年(1850年)定居京师。后因其才识为怡亲王所赏识,被诏入内侍,赐名增禄,又字德印。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授予总管六宫事务之职,曾受园亭骑马乘舟回寓、疾时加赐黄金药品之宠。光绪二十年(1894年)万寿庆典时恩赏三品顶戴,惠及三代。清同治年间,刘多生皈依道教,从此与北京道教宫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适逢师阐教而得皈依
   
刘多生之所以能与道教发生关系,据《素云刘先师碑记》载: “ 戊辰因奉差至白云观,适南阳张律师阐教观中,一见相洽,殷勤展拜,执弟子礼甚恭,此师皈依道教之始也。 ” 《素云真人道行碑铭》载: “ 南阳张真人传戒白云观中,公适因公至观,遂执弟子礼焉。 ” 同治年间慈禧太后之母去世,其棺寄存在白云观,刘多生因料理 “ 皇姥姥殡 ” 事,与白云观第十九代方丈张耕云(张云樵,名圆璿,号耕云)结识,一见相洽,拜张耕云为师。据刘诚印碑铭,他于清同治九年(1 8 7 0年)皈依道教,后来成为白云观第二十代律师。
   
据传,慈禧太后宠信北京白云观全真道士,这是晚清政局中一个公开的秘密。太监内部传说,慈禧的母亲去世后,需要找一个寺庙停灵,当时尚未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派刘诚印到北京贤良寺等佛寺寻访,这些寺院的住持大都不甚热情。慈禧甚为恼火,后转往北京白云观,受到白云观道士的热情接待。此后,慈禧与白云观来往日益密切,刘诚印亦在白云观皈依了道教。以上传说,道教界也颇为认同,据《太上律脉源流》记载:道教全真龙门派高道张宗璿“ 庚午(1 8 7 0年)再请传戒,时值皇亲照公府太夫人灵寄观中,师为虔诵《血盆经》一藏。百天之久,靡有怠容。蒙慈禧皇(太)后,恩赐紫袍玉冠,揖金助坛开大戒场,伯子公侯,接踵而来,请谒声名,播于远方 ” 。
   
据《重建紫竹院碑记》载: “ 兹有余同戒刘素云者,修建庙宇,济危救困,不可枚举。至于舍药施茶,乃其馀事,可推谓功德之主也。其人生而聪慧,长而博学,言行忠信,作事仁慈,忠孝耿耿,儒道兼优,乐善好施,可谓首屈一指 … … 愿将此庙奉送于刘素云羽士,永为焚修住持之所也。 ” 由此可见刘诚印的功德无量,有目共睹。

二、捐资勒碑并创会以供香果,造无量之功德被举为护坛
    刘多生对白云观的主要贡献有捐巨资传戒、重勒碑志、拓修云集山房、创建和捐助长春永久供会及刊版印经等。张圆璿律师在白云观传戒时,刘多生被举为护坛。同治十年(1871年)张圆璿律师传戒,刘多生募捐五千余金为传戒费,受戒者367人;高云溪(高明峒,字云溪,又名仁峒,号寿山子)为白云观住持时,屡开戒坛,刘多生均为保举大师监戒。光绪八年(1 8 8 2年)募捐七千余金,为衣钵口粮传戒费,受戒者4 0 0 人。光绪十年(1884年),募捐九千余金,为传戒费,受戒者525人。这样,在同治十年、光绪八年、光绪十年、光绪十七年(1 8 9 1年)先后四次传戒中,刘多生慷慨募捐了数以万计的薪粮履之资,受戒者共计1 6 4 2人。
    白云观是长春祖师阐教处所,数百年来,殿宇频增,碑志林立。由于担心旧碑磨灭,孟豁一任方丈时就有重勒诸碑的想法,但心愿未遂而仙去。张耕云律师主持白云观时,托付刘多生实现孟公重勒碑志的夙愿。据小柳司气太著《白云观志》记载,光绪十二年(1 8 8 6年)刘多生捐资重勒白云观重修碑(后士殿前西)、长春邱真人道行碑(老律殿前东)、白云观重修碑(罗祖塔前西)、白云观重修碑(后士殿前东)、重修白云观碑记(南极殿前东),立罗真人道行碑(罗祖塔前)、重勒诸碑记(祠堂前西)、七真道行碑(老律殿前西)等。光绪十六年(1890年)刘多生及诸大护法,慷慨捐资,庀材鸠工,利用白云观后余地,修筑了云集山房及戒台、游廊、假山、亭台等,游廊曲折幽深,树木葱郁繁茂,颇有江南园林的景致,以此作为接待宾客、道侣集讲处所。其中,刘多生捐助修园墙楼房银一万五千两。
    由于燕九、九皇祖师两圣诞香供澹泊,刘多生敬约善信张诚明、张诚五及内宫信官助善者百余人,于光绪八年(1 8 8 2年)建立了长春永久供会,每年香供费用约需三百余金。到光绪十二年(1 8 8 6年),会中积蓄已经不多,刘多生担心其失传,又自捐三千二百六十金,在昌平州购置土地四十五顷有奇,每年收租三百三十金交白云观作为二会香供灯果费。

三、传印内经图
    《内经图》又名《延寿仙图》,由 “ 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 。该图的付梓时间,《内经图》上款刻明为 “ 光绪丙戍荷月上浣”,即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农历六月上旬。《内经图》由署名“天任”者为该图题跋:“ 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 ”从题跋文中所述透露的信息来看,“天任”即刘诚印,表达他“以天道为己任”之心意也。

四、创建龙门岔派霍山派
    《诸真宗派总薄》载: “ 云樵真人姓张名宗璿,字耕云。系山东登州福山县人。由光绪甲申(1 8 8 4)秋间,重赴白云观传法。门下弟子等因徒众人繁,叩请愿遵 ‘ 宗 ’ 字为第一代号。 ” 此即全真道龙门派霍山派。《诸真宗派总簿》载有该派 “ 宗诚信崇绪,修善法德超。璿律传千士,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静参玄中妙。云度众生戒,万载尊师道”等四十派字。据《白云观志》,张宗璿为龙门派第十九代律师,光绪十三年(1 8 8 7)逝世,传法给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刘素云。《刘素云道行碑》云:刘素云,法名诚印,自幼好善,儒道兼优,拜十九代方丈张耕云为师,继任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又为霍山派第二代传人。但刘诚印(素云)之后传给何人,不见记载。

五、发愿焚修庙宇添立神祠,累砌石道以便信众进香
    光绪年间,刘多生还和李芝云一起重修了位于宏恩观南、西草厂的三皇翠云仙院,他们共捐巨款,“鸠工庀材,购买地址,添建神祠,炉鼎法器俱备,内外焕然一新 ” 。立马关帝庙位于今海淀区蓝靛厂东南角。庙内祀奉关羽,因山门内左侧有泥塑枣红色立马一匹,故名。立马关帝庙建于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二年(1 5 4 3年)道士李明道募化重修立马关帝庙五圣殿宇,清雍正四年(1 7 2 6年)道士王本阳购置此庙,传于门徒黄义通接办焚修,后来又依次传于道士李礼清、王嘉鹤、王宗岳等。王宗岳未收门徒,因已年老恐无人接办焚修,于光绪六年(1 8 8 0年)情愿将本庙首本字据、账目、家具等送与众善人等,由众善人等接办焚修。清光绪七年(1 8 8 1年)刘多生发愿修此庙。1 9 3 6年第一次寺庙总登记时,立马关帝庙为道士庙,属私建;有不动产房基地三亩七分多,房屋3 9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供神、办理学校,自住外出租。旧时人们去妙峰山的进香之路,最著名的有4条:中道,大觉寺;中北道,北安窠;南道,三家店;北道,聂各庄。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多生修建了妙峰山中北道,将其砌成石阶。金勋编纂《妙峰山志 • 序》载: “ 至光绪十八年,太监刘诚印者,号素云道人,俗称‘印刘’,捐资修中北道。由北安河往上至涧沟,道宽七尺,砌成层磴。 ” 《妙峰山琐记》载: “ 北坞村金山寺普兴万缘净道会,略云:中道系甲子年起,中北道系壬辰年素云道人修。 ”

六、归葬金山
   刘多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 8 9 5年)六月十一日无疾而终,七月初二日归葬于金山宝藏寺。1958年4月北京市文物古迹调查登记时,刘多生墓在海淀区青龙桥镇老府村九号东,东北为金山,西为宝藏寺,南为董四墓村。东临汪诚庆真人墓,西临高诚义真人墓。墓地建筑坐北朝南,布局玲珑。墓地为长方形,墓门为石栅栏门,两边为砖砌十字花墙,东西北三面为虎皮石围墙,主墓顶为砖砌八角攒尖重檐亭,仿木结构,墓前有石供桌一个,石碑两通,一为《素云刘先师碑记》,光绪二十一年孟秋立;一为《刘真人道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