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女冠孙不二
全真教创立者王重阳度化过7位弟子,其中唯一的女弟子就是孙不二,即全真支派——清静派的始祖,也是全真女冠的代表人物之一。出家的女冠一般称号为“散人”,孙不二称为“清静散人”。
孙不二出身于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个性聪慧柔淑,可谓德才兼备。到了婚配的年龄,父亲将她许配给马钰。马氏家境富有,有“马半州”之称。马钰天资聪明,长通经史,性好赈济而无私心。孙不二也承顺夫志,给予相当的支援。两人共育有三子,皆教之以义。孙、马两人半生富贵安逸。孙不二49岁那年,王重阳来到宁海(今山东牟平),这成为她一生的转折点。
金大定七年(1167年)秋,马钰携文友于怡老亭饮酒,酒酣之后他题诗曰:“抱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啣杯伤神思,醉中欲有那人扶。”众人皆不知其意。正在这时,忽有道人造访,自称重阳子。重阳子行为举止怪异,吃瓜从蒂食起,并说:“甘向苦中来。”问从何方来,答:“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竟与马钰之诗句不谋而合,于是问重阳子何为道,则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席间谈论当中,重阳子所言与马钰十分契合,因此邀其至家中。这是孙不二第一次见到王重阳,见他双眼炯炯有神,声音洪亮如钟,果真气宇非凡。
马钰与孙不二对王重阳诚心信服,以师礼事之,并且打算在自家的南园为王重阳结庵修行。王重阳为了点化他们,故意做诗勉励二人,意在告诉他们真正修行的重点并不在有形的堂庵,而应该从自己的身心来着手,务必将外在的虚幻彻底抛开,以求得内在真性的彰显,这才是所谓的“全真”。对于半生衣食富足的马氏夫妇来说,这无疑是当头棒喝:若舍不去现有的家业和幸福生活,无法彻悟身外事物的虚妄,纵然有修行之心,也难以达到全真之境。这让马钰和孙不二陷入了困境。
为了促使二人彻悟,王重阳又将自己锁于庵中,要求每天只食一餐。当时已经是隆冬时节,风雪四入,庵内四壁皆空,只有简单的枕席、布衣。然而王重阳却形神舒畅,如沐春风。看见的人都认为此乃至人,纷纷来窗外求诗,王重阳拂纸挥毫,立赋立成。
锁庵期间,王重阳向马钰索要梨、栗、芋,分梨赐芋给马孙二人来点化他们,即所谓“分梨十化”。在锁庵初一日,重阳赐梨一枚让马钰食之,到十一日,分梨为二,之后每10日索要一个梨分给马氏夫妇,又每6日赐芋、栗各6个,让他们共食。芋者“遇”也,梨者“离”也,梨、芋即预示着分离之意。芋栗的个数没变,但是梨却分的块数越来越多,损之又损。除了感叹之外,马钰开始静下心来思索以修炼寻道作为生命的终极皈依。
王重阳见马钰已经渐悟大道,便规劝孙不二,早悟俗世的虚妄,摆脱家庭的羁绊,谋求自己的成仙之道。在王重阳的影响之下,孙不二对成仙之道也渐渐产生敬畏与向往之心,终弃绝尘世以从道。
孙不二出家后,号清静散人,在金莲堂修行。王重阳授予天符云箓秘诀,度化了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大通、孙不二、王处一7个弟子,合“金莲七朵”之数后,于金大定十年(1170年)在汴梁逝世。孙不二听到王重阳逝世的消息后,迤逦西迈,穿云度月,卧雪眠霜,毁败容色而不以为苦。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抵达京兆赵蓬莱宅中,与马钰相见,得到指点参同妙旨。二人以后互别东西,各处一方静心修行。孙不二一路乞食度日,蓬头垢面,不言是非,无为淡泊,人性自然,内修仙道外隐仙踪,而能信口放言,以畅玄旨。
7年之后,孙不二修行有成,便东到洛阳,居于风仙姑洞中,劝化度人,收得众多弟子。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孙不二羽化成仙。顿时香风满堂,瑞气缭绕。传说孙不二坐化之际,马钰居住的宁海环堵之中,忽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孙不二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涌到前后,俯而告知:“吾先归蓬岛矣。”马钰拂衣起舞以自庆。
孙不二在洛阳返真时,时年64岁。生前创立“清静派”,上承全真教宗旨,重视“无为”之道德,内修讲求“虚静”之功,外行须持“仁”与“至诚”,以了悟真性,超脱身体的局限为修道的目标。清静派以坤道丹法见长,对后世女丹修炼方法有极大的启迪。孙不二把其修炼精要记录在《孙不二元君法语》及一些散于各处的诗词作品中,被奉为清静派的女丹方法。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尹清河修复终南祖庭时,曾经在当地创建庆真观,将孙不二之坟移葬于观中的金莲堂,永为十方女冠所皈依。而在孙不二的家乡,今山东牟平县的西南也有仙姑庵祀奉之。正月初五是清静派祖师孙不二圣诞。
不二元君孙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青霞继派,巾帼宗工。生传一鹤入抱之祥,长适三髻聚顶之配。弃家弗顾,不作儿女之悲;别洞只修,但笃烟云之好。始得重阳之开示,继从丹阳以琢磨。先了证夫玄丹,乃超升乎羽谷。何姥为之提携,麻姑与为伯仲。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全真体教,清静慧悟上仙,女师领派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