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冬季养生,巧藏妙补

来源:湖南省道协网站整理 时间:2016-11-30
    老子说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这时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究一个 “ 藏 ” 字。《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那么冬季养生具体来说我们应收藏住什么呢?
一是收藏阳气,要做到生活规律、避寒保暖。
   《素问》载: “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这句话的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宜。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的健康状态。在冬季,还要通过人体保暖,特别是背、足部的保暖,达到保护人的阳气。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而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相联系。因此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别要注意这两个部位的保暖。
二是贮藏热量,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因此饮食养生的原则是:应该多食温热,少食寒凉生冷食物,补肾助阳以 “ 藏热量 ” 为主。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茴香、香菜、南瓜、生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辣椒、花椒等。
三是多藏神气,心理平衡,宁静为本。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民间俗语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秋冬进补,开春打鼓 ” 等。因此冬季养生,我们在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 “ 藏 ” 的同时,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 “ 补 ” ,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但冬季饮食调养要遵循 “ 秋冻养阴 ” 、 “ 无扰乎阳 ” 、 “ 虚者补之,寒者温之 ” 的古训。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立冬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冬季天气严寒,易感受寒邪,应少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而要食用一些滋阴潜阳,首要是选择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但也不宜燥热,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
    虽然冬天强调要进补,但也需要特别注意,在进补前一定要先清楚自身体质的 “ 寒热 ” 属性, “ 热性 ” 体质的人一般是不适合 “ 冬补 ”的;而胃肠机能不好的人,也要先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再进补,否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立冬进补,以食补为上。《黄帝内经》有 “ 秋冬养阴 ” 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还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