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文昌帝君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14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帝君的来历: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忠主孝亲

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昌帝君 文章司命

《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文昌帝君 奉祀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文昌帝君 道教神名

相传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该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追溯本源,文昌帝君应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结合产生的。在天象中,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其中“司禄”星主贵贱爵赏, “司命”星主人年寿,民间信仰十分流行。纬书《孝经授神契》说: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宫。道教吸收此种信仰后,称为“帝君司命之神”,分为左、右。左司命称韩元信,右司命称张子良,显而易见是汉高祖功臣的神格化。梓潼神原是四川地方的守护神,名张亚子(或恶子)。传说他祖居越巂,因报母仇,迁至梓潼,曾仕晋为将,临阵战死,蜀人为之立祠祭祀。唐朝时屡次显灵,唐玄宗封为“左丞相”,唐僖宗封为“济顺王”。宋代重视科举取士,各地祀祷神灵保祐功名利禄,蔚然成风,其中尤以蜀地张亚子祠灵应显著, “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必至殿魁”(《铁围山丛谈》)。相传王安石幼年过张亚子祠,风雨大作,长成后果然位至宰相。宋、元道士假托梓潼神降笔作《清河内传》,谓其生于周初,迄今七十三化,西晋末降生四川为张亚子,玉皇大帝命他掌文昌星神之府并主人间禄籍。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自此以后,文昌星神遂与梓潼神合二为一。明代时“天下学宫皆立文昌祠”。清代每至农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都要由朝廷派官员前往祭祀。旧时全国各地建有大量的文昌庙,奉祀文昌帝君。其神像大多为雍容慧颜,坐下驾白驴,有天聋、地哑二位神童陪侍。现今四川梓潼县七曲山有古文昌宫一座,殿堂相连,结构宏伟,是文昌帝君的发祥之地。《道藏》中收有《清河内传》与《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不骄帝境。玉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行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弘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相关新闻: